扫码加微信
素材随手查
首页 > 时事热点 > 社会万象

“娘炮”引发争议,什么才是“男子气概”?

发布时间:2018-09-14
浏览次数:
有用: | 

热点聚焦

最近,“娘炮”这个词火了。

9月1日,在央视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中,新版《流星花园》中的F4:王鹤棣、宫鸿、梁靖康、吴希泽演绎开场歌曲。​

然而,这几位“小鲜肉”的登场,最后竟在网络上演变成一场群情激昂的反“娘炮”运动。

有人说他们的行为举止“娘”,传播“伪娘”文化;

有人说他们上电视,会给中小学生传递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还有人化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名句,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

问题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高度。

当然,除了巨大的“讨伐”声浪,也有人提出了相对理性、平和的观点。

他们认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对不同的审美倾向予以包容,所谓男性气质,并不完全取决于外形,它更取决于内在的勇气和担当。

“娘炮”之争愈演愈烈,国家主流媒体也加入了论战。

新华社发表评论文章《“娘炮”之风当休矣》,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评论文章《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

这两家媒体在“娘炮”之争上持对立立场,引发了网友的大量围观。

时事解读

“娘炮”是一个歧视语

在维基百科上,“娘炮”和“娘娘腔”是被合并的词条,具体定义是:用来形容一个男性更倾向女性的传统特征,无论在言谈举止,穿衣打扮或者性别角色方面。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具体定义之前,对“娘炮”一词还有一个明确的定性:是一种对男性使用的歧视语!

所以,用“娘炮”来形容他人,绝不是一种文明的表达方式,里面包含着浓浓的贬损意味。

所谓“男性气质”,关键在于品格而不是外表

其实,关于到底什么是男性应有的气质,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有人认为“阳刚英武、果断豪迈”是男人应有的形象;也有人觉得“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才是男人的最佳风度。

但是,有一个观点却是大家的共识,那就是判断一个人应当“重质不重形,魂到品自高。”

外表五大三粗的人,也可能天生胆小怯懦;貌似弱不禁风的人,也可能暗藏铮铮铁骨。

比如梅兰芳、程砚秋两位京剧名家,他们不仅在舞台上表演千娇百媚的旦角,生活中也带有柔弱、细腻的气质,但是当面对如狼似虎的日本侵略者时,他们都表现出了过人的骨气和胆量,宁可冒着被枪毙的危险,也没有为日本人唱过一出戏。

反倒是外表英武挺拔、相貌堂堂的汪精卫,当年曾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想来是多么豪气干云,然而后来却甘愿做日本人的走狗,沦为遗臭万年的卖国汉奸。

由此可见,所谓的“男性气质”,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而是取决于他的内在品质,我们不能凭外表来看轻他人,贬损他人。

如果进一步深究,对“男性气质”的推崇本身也是一种性别歧视。在强调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由性别差异带来的不同价值标准也逐渐被抹平,“男性气质”并不比“女性气质”更优秀和高贵。

动辄说别人“娘炮”,不仅有欠文明,而且暗含着作为男性的优越感,潜意识中有对女性的歧视。

文明、开放的社会,理应包容多元化的审美

现代社会提供了更为多元的生活方式,也给审美倾向提供了更多可能。

精致细腻也好,粗犷豪迈也罢,都是自己的审美选择,一个理性、成熟、宽容的社会理应包容。

我们支持每个人都有打扮成不同样子的权利,因为我们不想在未来的某一天,因为坚持自己的选择而被当成异类,被社会强行按进模具,打造成千篇一律的模型。

正因为我们各不相同,这个世界才精彩、有趣。​

基于此,我们不赞成对所谓“娘炮”的声讨。

但是,我们也呼吁拥有众多粉丝的明星们,在着力于塑造精美外形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内在修养,以专业技能和人格魅力来赢得尊重和认可,而不是仗着所谓的“颜值正义”来靠脸吃饭。

说到底,审美可以多元化,但是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公众人物不容商榷的责任和义务。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

适用主题

个性 偶像 文明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