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微信
素材随手查
首页 > 时事热点 > 社会万象

高铁霸座事件:不能总是靠舆论来伸张正义

发布时间:2018-08-27
浏览次数:
有用: | 

热点回放

连日来,一位在高铁上耍赖占座的男子,招致舆论痛批。

8月21号,在济南开往北京南站的G334次列车上,男乘客孙某霸占一位女乘客的临窗座位,列车长和乘警多方劝说依然拒绝让座,直至坐到终点站才扬长而去。

他给女乘客三个选择:要么站着,要么坐他的座位,要么去餐车。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孙某瘫坐在座位上,脸上还挂着得意的微笑,他的无赖表现被拍成了视频,发到了网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气愤的网友扒出其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籍贯、学历、工作信息等。

迫于舆论压力,8月22号晚,孙某发布了道歉视频,对霸座事件深表悔恨和歉意。

8月23日,济南铁路局就此次事件做出回应,表示“涉事男乘客的行为属于道德问题,不构成违法行为。”

这一回应,一度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质疑——霸占座位难道真的只是“道德问题”?

8月24日,济南铁路公安处对“霸座”男子孙某做出了处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三项,处以200元罚款,并将其列入“黑名单”,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乘坐火车。

时事解读

角度一:公序良俗不容挑战,道德底线不容践踏,在法律触及不到的地方,还有强大的舆论监督。

社会生活中,对于法律划定的边界,人们一般不敢轻易跨越,因为谁都知道,跨过去面临的就是严厉惩处。

但是道德约束没这么刚性,它靠的是自觉遵守和舆论监督,在有些人看来,即便偶尔越界,后果也不会有多严重。

因此,在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地方,有人会为了一己之便,不惜公然践踏道德底线。这时,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舆论的力量也很强大。

舆论遣责不会把人送进监狱,但是它会让你的名誉扫地,在社会上寸步难行。尤其是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舆论的力量更是被加倍放大。

比如此次高铁霸座的孙某,他以教科书式的无赖表现,在一夜之间“名扬天下”,可以设想,他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将大受影响,变得举步维艰。纵然他拥有博士学历,谁会愿意和一个德行如此之差的人打交道?

诚然,在许多时候,违背社会公德不一定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但是,当不文明成为习惯,当跨越道德边界变得轻而易举,天长日久,总有一天会像孙某一样,撞上规则的墙壁,碰得头破血流。

此次事件给我们一个启示:公序良俗不容挑战,道德底线不容践踏,在法律触及不到的地方,还有强大的舆论监督。

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提升修养,加强自省和自律,把文明素养根植于内心,把遵守规则变成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才称得上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角度二:伸张正义不能总是依靠舆论声讨,法律才是维持秩序的最佳武器。

此次霸座事件中,铁路方面的表现也受到了公众的质疑。

他们起初把事件定性为道德问题,认为孙某不构成违法,但后来又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孙某进行了惩处,这样前后矛盾的做法,让人不得不怀疑是迫于舆论压力的被动选择。

列车长和乘警对孙某劝说无效后,都拿不出解决措施,而是选择了息事宁人,这样做固然避免了矛盾激化,但无疑也是对坏人的纵容,对好人的不公。

管理者的妥协退让或许是由于无先例可循,一时茫然,但也不排除是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应付心态。

相对于表面上的相安无事,公众更加期待的是,当面对撒泼耍赖等违规现象,在劝说无效之后,执法部门腰杆能不能更硬一点,现场处置能不能更果断一些?

如果事发时能及时处置,就不需要在事发后全网声讨。

此次事件中,舆论声讨虽然最终获胜,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舆论”这柄利剑具有两面性,它既能伸张正义,也可能导致侵权。“人肉搜索”涉嫌违法,网上公布个人信息是一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行为,稍有不慎就可能越界。

只有回归到法治渠道,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当规则遭到挑战的时候,法律必须亮出它锋利的牙齿,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惩恶扬善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对规则心存敬畏,从而让社会日渐走向文明进步。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