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微信
素材随手查
首页 > 时事热点 > 社会万象

《长安十二时辰》为何这么火?

发布时间:2019-08-16
浏览次数:
有用: | 

热点聚焦 

今年夏天,你是否也被网剧《长安十二时辰》惊艳到了?

从6月27日开播到8月12日收官,这部剧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掀起了一个现象级的收看热潮。

故事讲的是天宝三年上元节前夕,长安城混入了可疑人物,身陷囹圄的张小敬(雷佳音饰)临危受命,与少年天才李必(易烊千玺饰)携手在十二时辰内破除隐患。

“长安保卫战”在争分夺秒的十二个时辰内展开,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扣人心弦。

更为难得的是,剧集真实度极高地还原了盛世长安的种种生活细节,美仑美奂的场景和细腻的画面质感,让人一秒都舍不得快进。

数十万人在豆瓣上给该剧评分,分值一度突破8.5,在国产剧中实属少见。

热度不仅止于国内,《长安》陆续在海外多地上线,除了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还通过Amazon和Youtube等平台,以“付费内容”的形式在北美地区上线。

这是国产剧的创纪录之举。

近年来,我国每年制作的连续剧有三百多部。数量不可谓不多,但精品寥寥无几。谍战剧、言情剧、历史剧、宫斗剧……无论什么剧,最后大都成了消磨时间的口水剧。

《长安十二时辰》为何能从众多平庸的剧集中脱颖而出,它有什么独门绝技?

在素材君看来,它成功的秘诀其实很简单,不外乎八个字:匠心独运,精雕细琢。

开播至今,《长安》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对唐代日常生活的高度还原。

关于唐朝历史剧,《长安十二时辰》的小说作者马伯庸说:“如果你看到,大街上全是那种临街开的店铺,那肯定是胡说八道。”

因为唐都长安实行“坊市制度”,老百姓居住的地方叫“坊”,商家做生意的地方叫“市”。每个坊、市都用高墙围住,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域。

为了真实再现盛世长安的十二个时辰,剧组耗资5000万建了座70亩的唐城,完整构建了历史上的长安108坊。

剧中有一个服饰上的细节,曾一度在网上引起争议。

大家都知道,以往的古装剧中,男性发髻上的簪子都是左右横向插的,而此次易烊千玺饰演的主角李必,头上的簪子却是从后向前纵向插的。

这一造型刚一亮相,就引发了大量的质疑。

后来道教协会的人站出来表态,说:“终于有人插对了道教的子午簪!”

因为李必修道十年,头上戴的是道教的上清芙蓉冠,与此冠相配的是子午簪,子午簪就是纵向插在中间,这是道教的服饰特色。

此外,剧中张小敬穿的“缺胯袍”是唐朝“警务”人员常见的衣着;龙波穿的织锦胡服,手持的长柄骨朵,也都是唐代“社会人”喜爱的装扮。

剧组还专门制作了一张唐代的标准色卡,用矿物染料给道具上色,用草木染料给服装上色,尽可能复制唐代工艺流程。

总之,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场景,剧组在服饰、化妆、道具等细节方面,下足了功夫。

除了服化道,剧中的礼仪、称呼、饮食、歌舞,都经过了认真的考证,都有详实的出处。

剧中人物行的“叉手礼”,与传世国宝《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礼仪同款;

对皇帝不叫“皇上”而叫“圣人”,也是对以往唐代历史剧的纠错; 

剧中称“基督教徒”为“波斯僧”也是详细考证的结果。据史书记载,初唐年间,一批“景教”徒来到中国,他们都是波斯人,其宗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他们在长安的教堂被称为“波斯寺”。因此,“波斯僧”这个称呼非常贴近历史实情;

此外,胡饼、水盆羊肉、傩舞、胡旋舞……这些唐朝人的生活细节都不是随意捏造,都有历史出处。它们是盛世唐朝对西域文化的吸纳和包容,展现了大唐海纳百川的雄宏气度。

许多网友都说,看《长安》一剧不仅是美妙的视听享受,还增长了不少历史文化知识。

“细节决定成败,《长安》肯定是近年来历史还原度最高的电视剧!”专家这样评价《长安》剧组的创作态度。

素材解读 

精工出细活,这个道理谁都懂,但真要付诸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影视行业普遍浮躁的大环境中,很少有人把它执行到底。

太多人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不在创作上下功夫,凭着所谓的流量鲜肉就想创造票房神话。这样拍出来的作品,有可能收割一批韭菜,但绝不可能成为艺术精品。

最近的《上海堡垒》口碑扑街就是这个原因。

而《长安十二时辰》的创作就显得诚意满满,良心十足。

从服饰、化装到歌舞、道具,从文化背景到生活细节,剧组在各个环节上用尽心思,下足功夫。最终使它从众多“口水剧”中脱颖而出,成为现象级的“口碑剧”。

所以说,“匠心独运,精雕细琢”是它成功的秘诀。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不仅是《长安十二时辰》,也不限于影视创作,但凡赢得人心的产品或作品,都离不开敬业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

适用主题

工匠精神 敬业 认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