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微信
素材随手查
首页 > 时事热点 > 社会万象

为救灾消防车开锁,锁匠该不该收费?

发布时间:2019-08-25
浏览次数:
有用: | 

热点聚焦 

前几日,台风“利奇马”登录山东,“蔬菜之乡”寿光遭受了水灾,当地消防部门全力投身到救灾当中。

一辆消防车不慎驶入积水覆盖下的排水沟中,车上人员急于转移消防器材,车门意外落锁,钥匙被锁在车内。

开锁师傅小马接到电话后驱车赶来,成功开锁后收费300元。

这时,路边有一个围观者拿着手机在拍视频,还对小马说:“收子弟兵的钱,我马上叫你火火”。

仅用了半天,小马就“火”了。

某权威媒体公众号转发了视频,评论区清一色指责声,甚至还一度上了微博热搜。有人说,寿光开锁均价50至80元,这是漫天要价!

这时,小马感受到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他一小时内接了二三百个谩骂电话,不得不关机。他的店也被人围住,无法开张。

当天晚上,寿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未明码标价”为由,对开锁公司开出了5000元的顶格罚单。

“我被罚,不冤。”小马这时已经意识到自己犯了错。

他将300元退给了消防员,还在店门口贴出了白纸黑字的道歉信,说自己愿为救灾车辆、受灾群众、60岁以上老人全部免费开锁,只求大家原谅。

没想到的是,三天之后,事情发生了反转。

有媒体采访了小马,事件背后的一些细节逐渐浮出水面,网上的舆论开始转向。

当天由于灾后道路不畅,小马开车绕道三、四十分钟才到了开锁现场。他这样描述开锁时的情景:

当时周围都是水,深度大概到我膝盖的位置……我是脱了袜子和鞋光着脚走过去的……石子硌得我脚很疼。

是一辆丰田越野车,开锁难度跟正常的家用门比起来是相当大的……因为它是一辆越野车,车身比较高,我趴在车门上可能眼睛连锁眼都够不到。

整个开锁过程中,我是很紧张的。因为情况很危险,车已经陷进去一半了,可能我一不小心连人都会翻进去。

尝试了七八分钟后,我把车锁打开了。

一般在开锁之前,先要谈好价格,但那天由于情况紧急,双方都没来得及提钱的事。

打开之后,小马说:“正常应该收费四五百元,这次情况特殊,就收三百元。”消防员没有还价,直接通过支付宝转了三百块钱。

一般我们县区10万左右的轿车开锁价是100元,20万的车收200元。像那辆越野救援车的价格在50万以上,我觉得收费四五百是正常的。

当他把钱退给消防员时,对方觉得这钱他本就该收,反倒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

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网友们的评论变了向。那些站到道德高地上指责小马的人开始“溃败”,另一方网友骂他们是“慷他人之慨,非蠢既坏!”

这起由台风“利奇马”引发的事件,造成了一场龙卷风般的舆论风暴。

风暴过后,一切恢复平静,喧嚣的气流不知所终,唯有身处暴风眼中心的当事人心存余悸。

时事解读

为救灾消防车开锁到底该不该收费?这是此次事件中最大的争议所在。

消防员冒险救灾,当地百姓心存感激,大家理应全力支持和配合,所以网友们才会对小马收费的行为群起指责。

但是,反过来看,小马的工作也不容易,他同样付出了辛苦,承担了风险。

那么,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是否有权利要求他把有偿的劳作变为免费的义举?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个道德范畴的问题。

素材君看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行为,可以有三条基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道德高线。

如果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超越了法律底线,自然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如果践踏了道德底线,也应当受到舆论的谴责;

但是对于趋向于道德高线的行为,也就是相对高尚的行为,我们只能倡导,不能强求。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对道德低下者进行声讨,比如有人随地吐痰,你大可以批评他的错误。但我们不能因别人不够高尚就进行指责,比如面对歹徒时,围观者没有见义勇为,你不能就此责骂他懦弱、胆怯。

我们倡导和学习“高尚”,但不能要求人人都必须做到“高尚”。正因为多数人做不到,高尚才成其为“高尚”。

如果非要强求“高尚”也可以,你只能强求你自己。

比如此次事件中,围观者大可以站出来替消防员支付开锁费用,但你无权要求开锁师傅免费服务。一言以蔽之:“慷他人之慨,非蠢既坏!”

要求别人“高尚”,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道德绑架”,它在当代社会,尤其是网络上屡见不鲜。

大到“逼着有钱人捐款”,小到“是中国人就转”,都属于道德绑架。

道貌岸然者们总是站在道德高地,要求别人做出高道德标准的行为,反正无论结果如何,他自己不会受损,反而能体验到满满的优越感。

其实,真正有道德的处世之道应该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你尽可以要求自己“高尚”,但也应多理解别人的“不高尚”。

在这方面,先贤孔子可以做我们的楷模。

孔子有一位弟子叫子夏,他很勇猛,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几年中,他一直是随身的护卫,但这个人也是个有名的小气鬼。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外出,天要下雨,可都没有带雨具。这时正好路过子夏家,子路提议说:“咱们到子夏家借把雨伞吧。”

孔子一听就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如果他不借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如果借给我,他肯定要心疼。”

一行人最终也没去借伞,避免了双方的尴尬。

这就是孔子的待人之道,他不仅没有对子夏“道德绑架”,反而是换位思考,为对方着想,宁可自己一时不便,也不愿让对方心里不舒服。

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

那这个“恕”是什么意思呢?“恕”就是指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宽以待人。

如果大家都能明白先贤所言的“恕”字的含义,社会上哪里还会有“道德绑架”?

如果大家都抱着这样的态度与人相处,社会怎能不和谐美好?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