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微信
素材随手查
首页 > 人物素材 > 古代人物

仓央嘉措:不做雪域之王,只做最美的情郎

浏览次数:
有用: | 

人物导语

端坐在布达拉宫,他是最庄严尊贵的活佛;

流连在勾栏瓦肆,他是最浪漫不羁的情郎。

庄严也好,不羁也罢,一切有如梦幻泡影,转瞬即逝。

唯一无法湮灭的,是他那让无数灵魂震颤的绝美诗句,历经三百年日月轮回,至今仍在世间传唱。

他就是布达拉宫里的“异类”,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人物剪影

1.

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仓央嘉措出生在藏南达旺地区的一个小山村。

六岁那年,父亲扎西丹增便去世了,母亲次旺拉姆带着他替人放牛为生。童年生活虽然清贫,但却充满自由、快乐。

事实上,在仓央嘉措出生的前一年,五世达赖已经圆寂。他的亲信弟子桑杰嘉措,为了掌握大权秘不发丧,向外界宣布:达赖喇嘛已“入定”,进行无限期的闭关修行,一切事务均由自己负责处理。

桑杰嘉措暗中派人寻访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以备不时之需。使者在三年后找到了仓央嘉措,一个贫苦的农奴之子。

使者并没有告诉仓央嘉措父母实情,只是让孩子接受了几年寺院的教育,让他识了一些字,读了一些经书,算是文化上的启蒙。

公元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中,从俘虏那里偶然得知五世达赖已圆寂多年,他十分愤怒,致书严厉责问桑杰嘉措。

桑杰嘉措一面向康熙承认错误,一面派人去藏南迎接转世灵童。

公元1697年,已经14岁的仓央嘉措被迎到拉萨,十月二十五日,于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正式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一个秀外慧中的青涩少年,一跃成为受万人膜拜的雪域之王。

在外人看来,这是做梦都不敢企及的巨大幸运,可是对于宝座中的少年来说,这是他人生悲剧的开端。

2.

在布达拉宫,仓央嘉措开始戒律森严的念经修行。

与以往的达赖喇嘛不同,仓央嘉措从小在世俗环境中长大,习惯了充满烟火气的自由生活,对于种种清规戒律、繁文缛节很难适应。

而且,他虽有达赖之名,却并无实权。桑杰嘉措独掌大权已久,达赖喇嘛只是一个傀儡。

生活上遭到禁锢,政治上受人摆布,仓央嘉措内心压抑、苦闷。

他宁愿过原来清贫而自在的生活,也不愿如同一只玩偶,被人囚禁在深宫之中。

可是造化弄人,掌控自己的命运谈何容易,况且他已被卷入了一个政治、宗教、民族多方博弈的巨大漩涡。

于是他选择了一种消极的抵抗——抛弃戒律,追逐情爱。

这既出于他本心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也是他对政、教、权谋的故意反叛。

一到夜深人静之时,他就脱下僧袍,化身英俊的美少年宕桑旺波,流连于拉萨街头的勾栏酒肆,甚至夜宿于情人家中,早上再返回布达拉宫。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一个大雪之后的清早,掌管戒律的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一串脚印,顺着足迹,追寻到了仓央嘉措的寝宫。

铁棒喇嘛严刑处置了仓央嘉措的贴身随从,还派人把他的情人处死(一说是逐离了拉萨),对他采取了更加严厉的管制措施。

3. 

二十岁那年,仓央嘉措在浩浩荡荡的僧团护送下离开拉萨,前往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按照计划,五世班禅将为他授比丘戒。

相对于小时候所受的沙弥戒,比丘戒的戒条更多,戒律更严。

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之下,仓央嘉措却做出了逆天之举。

他拒绝受戒,还要求班禅大师收回此前所授的沙弥戒,他不愿再做一个受人操纵的行尸走肉,他要还俗。

他不想成佛,只想和自己的爱人过平凡、自由的生活。

可想而知,他的诉求被断然拒绝。

为了爱情与自由,凡人可以私奔,小沙弥可以还俗,只有他,作为藏传佛教第一人,躲无处躲,逃无处逃,被命运的大网牢牢地困在中央。

藏区流传有一首民歌:“莫怪活佛仓央嘉措风流浪荡,他想要的, 和凡人没什么两样。

多情的仓央嘉措注定为情而殇。

公元1705年,蒙古部落击溃藏军,杀死桑结嘉措。其首领拉藏汗致书清政府,奏报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务,请予贬废。

康熙皇帝下旨:“拉藏汗因奏废桑结所立六世达赖,诏送京师。”

仓央嘉措被押送到哲蚌寺山下时,僧人将他营救到寺庙里。僧兵和蒙古军队战斗了三天三夜,最后,为了避免无辜的伤害,仓央嘉措独自一人从哲蚌寺走了出来,放弃抵抗。

次年,押解队伍行至青海湖时,仓央嘉措染病去世(一说是被害),时年24岁。

4. 

仓央嘉措的一生是出凄美的悲剧,命运赐给他无与伦比的高贵显赫,却夺走了他最珍视的自由和爱情。纵使他一生不屈、挣扎,却始终挣不脱命运的牢笼。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写的情诗传了下来,在整个藏区家弦户诵三百余年,深入人心,脍炙人口。 

他的诗歌以多种方式传承,有的是口口相传,有的是手抄本,有的是木刻本,足见藏民对其喜爱之深。

诗歌还被译为英、法、日、俄等多国语言,汉语翻译也有多个版本,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几首。

下面这一首由藏学家于道泉翻译,曾被人借用到《十诫诗》中,在网上广为流传: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下面三首为文学家曾缄翻译:

心头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绝代容/恰似东山山上月/轻轻走出最高峰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诗人苦苦挣扎一生,也未找到“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双全之法,但他那写尽慈悲心与儿女情的诗句却流传后世,一代活佛以这种方式得以永生。

人物解读 

仓央嘉措,这位特立独行的活佛,他不用高妙的佛经来宣讲教义,却用诗歌涤荡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没有高高在上安享信徒的膜拜,却以纯真的性情感化了众生。

仓央嘉措,这位至情至性的活佛,多少人贪恋的位高权重,在他眼里远不及真挚的情感更为可贵,他不羁的外表下其实是追求自由的灵魂。

如果以真、善、美为标准来评价一个人,谁又能说仓央嘉措不是万里雪域的一座高峰?


摄影:Alexander\和平\David Vilches\Edmundas Stundzius
授权基于:www.unsplash.com

[关注公众号“作文素材吧”,可下载电子文档]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

适用主题

自由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