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的故事六则
导 语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中,出现了“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
那么何谓“春秋五霸”,“春秋五霸”除了齐桓公还有谁?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日衰,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
于是,每隔一段时期,在诸侯国中就会涌现出一个实力雄厚的霸主,主持公道、维持秩序,代周王室行使管理各国的职权。
齐桓公是第一位霸主,所以被称为“春秋首霸”,之后的晋文公也是世所公认的霸主之一。
剩下的三位霸主是谁,历史上一直有争议。
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郑庄公等人,都曾被不同的史籍认可为五霸的人选。
素材君这里以《史记索隐》为准,同时也是依据中学历史课本中的说法,认定“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除了桓公与管、鲍的故事,关于“春秋五霸”还有不少历史典故也很精彩,把它们引入作文,都是有力又有趣的事例论据。
今天,素材君就和大家分享几则这样的故事。
分沟礼燕
公元前664年秋天,北方山戎入侵燕国,形势危急。
齐桓公接到求救信后,亲率大军北征,和燕国军队密切配合,打败了山戎。
桓公回国时,燕庄公恋恋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不知不觉走出了燕国的边界,进入了齐国境内。
在当时,周王室有一条规定:诸侯送诸侯不能走出自己的国境。
而作为诸侯霸主的齐桓公,有维护周礼的职责。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齐国边境上几十里的土地割让给燕国。
这样一来,燕庄公送客就没有越界,也就不能算作违背周礼。
齐桓公的这一举动,让本已心怀感恩的燕庄公更加感激涕零。
齐桓公不惜牺牲自身利益来维护规则和秩序,这也让他在诸侯之间有了更强的威望和号召力。
孔子称道齐桓公“正而不谲(读jué,狡诈的意思)”,孟子也说“五霸桓公为盛”。
这么高的评价,都与他的上述品德有很大关系。
适用话题:以身作则、规则与秩序
退避三舍
晋献公去世后晋国发生内乱,晋文公当时还叫公子重耳,被迫流亡他国19年。
当他流亡到楚国时,受到了楚成王高规格的礼遇和招待。
成王问重耳将来如何报答自己,重耳说,若两国不幸要打仗的话,他会让晋军后退三舍,也就是主动后撤90里。
这番不卑不亢的外交辞令,让楚国君臣由衷赞叹的同时又心生忌惮。
晋文公归国即位四年之后,晋、楚两国果然开战。
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军,晋文公命令晋师向后退却,一口气撤退了90里。
一些将领觉得这样做有损士气,但晋文公却认为,退避三舍是当年的承诺,只有守信践诺,打仗才能理直气壮,士气充沛。
果然,晋军一再礼让,楚军步步紧逼,激发了晋军的士气。再加上楚军深入敌境,补给困难,最终被晋军打得大败。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通过这一战,晋文公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适用话题:信用、承诺
一鸣惊人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但是在继位的头三年,他却不理朝政,没有发布任何政令,大臣们都深感担忧。
一个叫伍举的臣子,想到一个委婉的方法来劝谏庄王,他问庄王:“有一只鸟停在南方的山上,三年不飞翔,也不鸣叫,这是只什么鸟呢?”
楚庄王回答说:“三年不飞翔,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虽然还没飞翔,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叫,一鸣必会惊人。”
半年之后,楚庄王开始理政。他诛杀奸臣,任用贤能,革除弊政,颁布新规,国家局面焕然一新。
之后他带兵讨伐齐国、晋国,都获大胜,最后终于称霸天下。
楚庄王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有大才能的人,往往不轻易显露自己,他们总是在低调中积蓄力量,等机会来临时一举发力,收获成功。
适用话题:踏实与浮躁、低调
绝缨之会
楚庄王一生战功卓著,一次,他打了大胜仗,在宫中设宴招待群臣。
庄王兴致高昂,叫出自己的宠妃为大家斟酒助兴。
这时,忽然刮来一阵风,把蜡烛都吹灭了,宫中漆黑一片。
黑暗中,宠妃感觉有人乘机冒犯她,她拔下那人头上的帽缨,去向庄王告状。
庄王没有大发雷霆,他沉思片刻,下达命令让众人把头盔、帽子都摘下来,以便开怀畅饮,然后才让侍者点燃蜡烛。
恢复光亮后,庄王依旧谈笑风生,最后君臣尽欢而散。
事后,宠妃埋怨庄王不为她出气。庄王笑着说:“酒后失礼不是什么大过错,如果为此诛杀功臣,会使将士寒心。”
七年之后,楚庄王兴兵伐郑,副将唐狡奋力作战,以死相拼,立下头功。
论功行赏时,唐狡辞谢说:“绝缨之会上,那个酒后失礼的人就是我,承蒙大王不杀之恩,故今日舍身相报。”
大家听后都感慨万千。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宽宏大量能够消除怨恨,感化他人;反过来,小肚鸡肠会把朋友推向对立面。
适用话题:宽容、胸襟
穆公亡马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次,秦穆公丢失了一匹名贵的战马。
破案后发现,是岐山脚下的一些农民所为,盗马是为了吃肉充饥。
盗马者按律当斩,但秦穆公不忍心为了一匹马而杀人,他索性好人做到底,赐给盗马者美酒,让他们就着马肉一起享用。
后来秦穆公攻打晋国,兵败被围。危急关头,杀出一队百姓,不仅救出了穆公,还助秦国转败为胜,俘获了晋惠公。
这一队百姓,就是当年被穆公宽恕的盗马人,他们以此来报答穆公的恩情。
正是秦穆公的容人雅量,为他凝聚了更多的力量,从而能转危为安,成就霸业。
适用话题:宽容、胸襟
泓水之战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率军攻打郑国,郑国从楚国搬来救兵,宋楚两军在泓水相遇。
当时楚军的兵力强于宋军,宋将建议趁楚军渡河之际发动攻击,宋襄公却要坚守战争礼仪,等到楚军渡河后再开打。
等到楚军渡河完毕,宋将催促趁乱攻打,宋襄公却认为君子“不鼓不成列”,必须等楚军列好阵后才能击鼓进攻。
等楚军一切准备停当,发起进攻,宋军寡不敌众,终致惨败,宋襄公本人也身受重伤。
不久后,宋襄公因伤痛发作不治身亡,宋国从此走向衰微。
后世对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的表现褒贬不一。
有人称赞他遵循古礼,是有君子之风的真贵族。但更多人嘲笑他刻板、愚蠢,甚至说他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大家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宋襄公作出不同的解读。
但是,无论如何,泓水之战中宋襄公的惨败,标志着类似“不鼓不成列”的战争礼仪退出历史舞台。
春秋时期的仁义操守,日渐被战国时期的奇谋诡诈所取代。
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适用话题:原则与变通、坚守与妥协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仅用于作文学习,侵权即删。
[关注公众号“作文素材吧”,可下载电子文档]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