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读错字应当被原谅吗?
热点聚焦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正好也是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日。
当天上午,北大举行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校长林建华在致辞时,要求北大学子“要励志,立鸿鹄志”,但他将“鸿鹄(hú)”错读成了“洪浩(hào)”。
北大是国人心目中的最高学府,它的校长竟然在重要场合读错了字,而且该字也不算太生僻。一时之间,网上舆论大哗。
校长简介
林建华,男,汉族,1955年10月生,山东高密人。1978年至1986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6年起在北京大学任教,2015年起任北大校长。
林建华是优秀的化学家,在学术上颇有建树,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奖项。
相关典故
“鸿鹄”指天鹅,人们常用“鸿鹄之志”比喻志向远大,典故出自《史记·陈涉世家》,故事梗概如下: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在年轻时曾经受雇给别人耕地,一天他在田埂上休息时心生感慨,对一起耕地的同伴们说:“将来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
同伴们嘲笑他:“咱们都是受雇耕作的穷屌丝,哪来的富贵呢?”
陈胜长叹一声说:“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陈涉世家》现在是初三的一篇课文,所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已为人们所熟知。
事件进展
5月5日,林建华就读错字一事正式道歉,致歉信发表在北大未名BBS上,题目为《致同学们》,原文如下:
亲爱的同学们,
很抱歉,在校庆大会的致辞中读错了“鸿鹄“的发音。说实话,我还真的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
我想,我的这个错误会使很多同学和朋友失望,觉得作为一个北大校长,不应该文字功底这样差。说实话,我的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出错是把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
上中小学时,正赶上文革,教育几乎停滞了。开始的几年没有课本,后来有了课本,也非常简单。我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我生活在内蒙古的一个小农场,只有几十户人家。现在人们很难想像当时的闭塞状态,农场离县城几十公里,距离虽不能算远,但乘马车要一整天时间。当时不但没有现在发达的互联网,连像样的书都很难找到。最近,我刚出了本书《校长观念-大学的改革与未来》,其中还提到了当时的情况: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小学五年级,几年都没有课本,老师只是让我们背语录和老三篇。十几岁时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没有其他的书,反复读毛选和当时一本干部培训用的苏联社会主义教程。我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最初都是通过读毛选和后面的注释得到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当时都读过,中学政治课又学了一遍。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这些概念都滚瓜烂熟,也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观念。”
我很幸运,77级的高考语文考试作文占了80分,词句和语法只有20分,否则我可能就考不上北大了。我只是在考试前的几天,读了一本语法方面的书,刚刚知道什么是主语和谓语。语法概念不清,上大学之后学英语也多费了很大的劲。
我写这封信,告诉大家这些,并不是想为自己的无知或失误辩护,只是想让你们知道真实的我。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我所有重要讲话,也包括上面提到的那本书,都是自己写的,其中的内容和思想都是我希望大家了解的。
我是会努力的,但我还是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文字上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了。
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再次致以歉意!
热爱你们的校长 林建华
小编有言
作为北大校长,确实不应该犯这样一个低级错误。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已经犯错,能够坦然承认,直面批评,也不失为一种勇敢的表现。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林校长直面问题的真诚和担当,也可看作是对北大民主科学精神的传承,我们应当为之点赞。
对别人的错误大加讨论的同时,别忘了回过头来审视一下自己,我们是否也有可能犯同样的错误?
日常阅读中,碰到不认识的字,总是懒得去认真查证,心中随便诌一个读音,就一晃而过了。相信保有这种阅读习惯的不止是小编一人。
如果碰到正式场合,我们完全有可能犯与林校长同样的错误。
许多大麻烦都是因小细节引起的。学习中有一处不求甚解,某一天就可能犯下大错误;工作中有一丝疏忽大意,某一天就可能引发大事故。
只有养成严谨、认真的行为习惯,才能避免因为一些无谓的错误而把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
读错字的是林建华校长,但是应当反思和警醒的绝不止他一人。
[关注公众号“作文素材吧”,可下载电子文档]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