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可排的洪水——武汉渍水围城的背后
时事内容
2016年6月30日以来,武汉市遭遇连续多日创记录的强降雨。当前武汉城区内涝严重,交通瘫痪,部分地区电力、通讯中断。
武汉市水务局7月6日表示:此次武汉内涝有地势低、暴雨频发、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偏低等原因。但不容忽视的是,伴随城市快速扩张的步伐,大量湖泊被填埋,纳水能力大为降低,让此次内涝的危害大为恶化。
武汉曾被称为“千湖之城”。然而,由于数十年持续不断的填湖,武汉湖泊面积大幅萎缩。据武汉市水务局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近30年武汉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50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杨汊湖、范湖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仅仅成为带“湖”字的符号。武汉中心城区建国初期127个湖泊如今仅存38个,仍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二十多年间,湖泊面积减少近三分之一。
填湖直接导致了湖泊这种天然“蓄水池”容量的急剧减少,这是武汉逢雨必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武汉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城”负责人柯志强说:“湖泊是大自然天然形成的蓄水池。把湖填了,地下排水设施又有问题,一下大雨,原来应该排到湖里的水,只能留在马路上。”
填湖背后是巨大的利益。被填湖泊60%以上转变成城市建设用地。根据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公示,武汉市今年初出让的紧邻沙湖的165号地块,1.5公顷土地出让价格是4.95亿元,相当于每亩土地2200万元。
为了发展,武汉不断向湖泊争夺空间、争夺资源,围湖造田、填湖建城、拦湖养殖……如今,尝到了苦果。
天有不测风云,创记录的降雨人类无法左右,但也有许多人力可控的东西我们本应做得更好。面对大自然发出的警示,我们一定要认真反省:“千湖之城”是时候让湖泊休养生息了。
小编解读
当我们还在欣喜于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时候,本来和谐宜居的自然环境已经逐渐恶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然生态是最大、最宝贵的财富,失而不可复得。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危机感,认真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关注公众号“作文素材吧”,可下载电子文档]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