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微信
素材随手查
首页 > 人物素材 > 现代人物

“万婴之母”林巧稚

浏览次数:
有用: | 

人物剪影

01 

作为中国妇产科学的开拓者、奠基人,林巧稚一生未婚未育,却获得了“万婴之母”的尊称。

1902年,林巧稚出生于厦门鼓浪屿。

相比于内陆地区,这里更早地与世界交流,风气相对开放。

林巧稚的父亲林良英,早年留学新加坡,学成之后回到了鼓浪屿。

当时的中国普遍重男轻女,但开明的林良英完全没有这种思想,他希望女儿做一个独立自强的女性。

受父亲的影响,林巧稚从小便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1921年,厦门女子师范毕业后,林巧稚又考上了北平的协和医学院。

02 

协和医学院的学制是八年。

它的教学管理非常严格,一门主课不及格就会被留级,两门不及格就要被除名,根本没有补考的机会。

从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起,林巧稚就十分刻苦。

读完八年毕业时,一起入学的25个同学,仅剩16人,而林巧稚的成绩是16人中的第一名。

她因而获得了协和医学院的最高荣誉——文海奖学金。

03 

毕业后她到协和医院工作。

由于成绩优秀,医院各科都想要林巧稚,然而她没有选择热门的内科和外科,却选择了相对冷门的妇产科。

当时的中国,妇女生育时普遍由接生婆到家里接生。

由于接生婆根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导致婴儿的死亡率高达16%,产妇死亡的概率也很大。

这一现象深深地触动了林巧稚,因而她坚定地选择了妇产科,她想为苦难的同胞姐妹们做一点事。

由于医术好,工作任劳任怨,林巧稚半年后就被提拔为协和医院总住院医。

而普通人走到这一步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04

抗战爆发后,协和医院被迫关停,林巧稚在东堂子胡同10号开设了一家私人诊所。

北平城里妇产科诊所的门诊挂号费最少是五角,而林巧稚将挂号费降为三角。

在这里,她接触到了更多贫苦的底层民众,原本善良的她更加心怀悲悯。

她的出诊包里不仅有诊疗器械,还常常要带着一些钱,用来赒济那些太过贫困的病人。

新中国成立后,邓颖超有一次找林巧稚看病。

林巧稚并不知道她是总理夫人,叮嘱她,以后不要挂专家号,那个价钱太高,她本人也看普通门诊。

其医者仁心可见一斑。

05

开国大典的时候,林巧稚已是声名卓著的医学专家,有关部门邀请她参加观礼。

对一般人来说,这是难得的机会和荣耀,可林巧稚却婉拒了。

原因不复杂,只因她工作太忙,实在抽不出时间。

那一天,天安门广场热闹得接近沸腾,在相隔不远的协和医院,不时能听到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声。

然而这一切丝毫影响不到林巧稚,她有条不紊地在产房里忙碌了一天。

对她来说,没有什么比救助病患、迎接新生命更为重要。

06

林巧稚起初到协和医院工作时,医院有个规定:女住院医生不能结婚生孩子。

虽然这一不近人情的规定后来被取消了,但林巧稚已经习惯了一心扑在工作上,终身没有成婚。

她一生无儿无女,但却是数万个孩子的“母亲”。

她有一个工作习惯,接生完孩子后,要在其出生证上写下英文签名:“ Lin Qiaozhi's Baby”。

据统计,林巧稚Baby共有五万多名。

她的一生总共不到3万天,平均下来,一天差不多要接生2个小孩。

冰心的三个孩子,都是林巧稚接生的。而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一名林巧稚Baby。

林巧稚的一生,拒绝寻常的恋爱嫁人,拒绝留在国外享受高级待遇,拒绝漫不经心地应付工作,但是却从来没有拒绝过一位产妇、病人。

07

1983年春天,身患重病的林巧稚躺在医院,陷入深度昏迷。

值班护士们常常被她的喊叫声惊醒。

有时候,她着急地喊:“产钳!快拿产钳来!”有时候她高兴地说:“多可爱的胖娃娃。”

……

4月22日,82岁的林巧稚与世长辞。

她生前留下遗嘱:积蓄全部捐献给协和医院的托儿所,遗体供医院作医学解剖之用。

她把自己的一生,甚至身后的一切,都献给了医学,献给了同胞。

勤奋、敬业、博爱、无私……集多种美德于一身的林巧稚,配得上所有的感念和敬重!

素材入文示范

被称为“万婴之母”的林巧稚,是中国妇产科学的奠基人。她一生未婚未育,却把5万多条新生命迎接到这个世界。她不仅凭高明的医术救助病患,还拿出钱财接济穷人,甚至在去世后,还把所有的存款和遗体全都捐了出去。她看淡荣誉,一心系于病患、产房,甚至忙到顾不上出席开国大典。

洗涤名利心,报我国与民。如林巧稚一般,把“小我”的生命融入到为国为民的“大我”当中,我们就能活出最有价值的人生。

适用话题: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小我”与“大我”

声明:题图摄影Jackson David,授权基于unsplash.com。部分内容综合自网络,仅用于作文学习,侵权即删。

[关注公众号“作文素材吧”,可下载电子文档]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