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微信
素材随手查
首页 > 人物素材 > 现代人物

钟南山:83岁的疫区“逆行者”

浏览次数:
有用: | 

焦点人物 

连日来,“武汉肺炎”的疫情备受关注。

因抗击“非典”而为国人熟知的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

说这话时,钟南山眼神坚毅,语气坚定。

但是就在18日傍晚,83岁的他却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

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

钟南山的工作时间一再延长,休息严重不足,助手不由得为他的身体担心。

但是,对于广大公众来说,他的出现无疑是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看到钟南山就安心了”“有钟院士在,我们不慌”……

时隔17年之后,钟南山又一次成为了举国关注的焦点人物。

敢医敢言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非典”肆虐的2003年4月。

“按照你们的看法,是不是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

“什么现在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

“中国医护人员的防护有没有到位?”

“没有!”

面对中外记者,钟南山直白的回答引起举国哗然。

很快,卫生部和北京市政府的主要领导被撤换,中国的“非典”阻击战打开了新局面。

在之前的2月份,国家疾控中心对“非典”死亡病例的标本切片进行化验,从中发现了典型的衣原体。

作为疫情重灾区,广东省召开会议对这一结果进行讨论。

轮到钟南山发言时,他沉默良久,摇摇头。

他不同意典型衣原体是引起此次疫情的元凶。

最终,他用有理有据的论述说服了疫情防控政策制定者。

后来的事实证明,钟南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的意见在“非典”阻击战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当时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

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抗非”胜利之后,钟南山这个名字并没有从媒体上消失。

2012年,他建议尽快展开PM2.5监测。

“既然全国都能监测PM2.5,为什么要到2015年才全面展开呢?是因为怕污染太严重影响投资,还是怕讲出来不好听?”

2015年,他又把矛头指向了滥用抗生素的养殖业。

“现在是谁都能管,谁都不管。”“长得又肥又大的鱼,我是不吃的。”

医生工资不能与创收挂钩;中药注射剂“良莠不齐”……

他的这些意见有人不爱听,但却都是为国为民的“逆耳”忠言。

80岁生日那天,钟南山收到一幅字:“敢医敢言”。

他把这份生日礼物挂在了办公室墙上。

适用话题: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舍我其谁 

2003年2月,正是“非典”疫情日益严峻之际,当时已经出现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案例,人人谈“非”色变,避之唯恐不及。

钟南山院士却逆向而行,他带领广医一院主动向广东省卫生厅请缨:

“将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来!”

广医一院成了抗击非典最前沿的阵地和攻坚要地。

当时院内的一些医务人员也有畏惧情绪,钟南山给他们鼓劲打气:

“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他身先士卒,亲自检查每一个病人,制定治疗方案,甚至抓起人工气囊为病人输氧。

在他的带动下,全院医护人员上下一气,沉着应对,最终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创下了诸多记录:

最早的隔离病房、最早的临床诊断标准、最早的抢救成功病例、最长的连续奋战时间、最高的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对此,广东省委、省政府给予高度评价: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抗击非典型肺炎事件中起到了主导性作用,钟南山功不可没!

挺身而出,冒死犯险,那一年,他67岁。

适用话题:责任与担当、舍身为民

祈盼平安 

17年后的今天,新型病毒再次来袭,当年的“抗非英雄”已经年逾八旬,但他依旧义不容辞,再次临危受命。

他建议别人尽量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以身犯险,又一次逆向而行。

如果说消防员是火灾现场的“逆行者”,那么医务工作者就是重大疫情爆发时的“逆行者”。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健康、平安地活着,怎奈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我们的安宁都来自于钟南山们的负重前行。

在此,唯有祈盼肆虐人间的病毒早日被攻克,祝愿奋战在医护一线的每一位“逆行者”平安归来!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部分内容综合自央视新闻、大洋网、财新网,仅用于作文学习,侵权即删。

[关注公众号“作文素材吧”,可下载电子文档]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