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之父的忏悔
事例内容
罗伯特·奥本海默,美国犹太人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同时,美国情报部门获悉,德国已经开始了对原子弹的研究。于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下达总动员令,成立了最高机密的“曼哈顿计划”,目标是赶在德国之前制造原子弹。
1942年8月,奥本海默被任命为“曼哈顿计划”的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成功地制造了第一批原子弹。
1945年8月,美军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两座城市几乎被炸成了废墟,根据当时统计,死亡人数约为20万。
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不仅验证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为尽早结束战争作出了贡献,也为奥本海默赢得了崇高的声誉,他成了举国上下人所共知的英雄,被人们誉为“原子弹之父”。
然而,面对着成功和荣誉,奥本海默的心情是苦涩而复杂的。
当原子弹试爆成功时,他体验到的绝不仅仅是成功的喜悦,更有着难以抑制的恐惧和担忧,因为他清楚,这个孽障一旦从潘多拉魔盒中被“释放”出来,其对于人类生命的肆虐和威胁,就不再为自己所能掌控了。
奥本海默“对自己所完成的工作有点惊惶失措”,在心中浮起了“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的感觉。
当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被掷下以后,奥本海默心中的罪恶感就愈发难以解脱了,以至于作为美国代表团成员在联合国大会上脱口而出:“总统先生,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气得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大叫“以后不要再带这家伙来见我了。
战后,奥本海默怀着对于原子弹危害的深刻认识和内疚,满腔热情地致力于对原子能的控制与和平利用的工作,并反对美国率先制造氢弹。美国政府甚至因此怀疑他对国家的忠诚度,并对其展开了调查和起诉,使其一度蒙受不白之冤。
小编解读
核弹爆炸才最终迫使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投降,提前结束了二战,使许多无辜百姓早日脱离了战争苦海。但是它也让数十万的日本百姓命丧黄泉,把两个城市在一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其功与过可以有多角度的解读和反思。
但是有一点却是勿庸致疑的——“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既可造福人类,也能毁灭世界。”广岛核爆强有力地向世人证明了这一道理。
科技本身没有是非对错,它仅仅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方法和工具,它最终是行善还是作恶,决定权还在人的手上。
[关注公众号“作文素材吧”,可下载电子文档]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