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文字里,藏着写作的真谛
导 语
提起汪曾祺,吃货们恐怕首先就会想起“高邮鸭蛋”。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课文中的这句描述,曾让多少同学在教室里暗咽口水。
一百年前的1920年3月5日,汪曾祺出生在江苏高邮,曾就读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闻一多等人。
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充满诗意的文学人生。
文如其人,汪曾祺的文字平淡质朴,不事雕琢,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品读他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多识广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却饶有意趣,余味悠长。
这,才是真正的文章高手,大家风范。
今天,我们一起来向这位文章高手学几招写作技巧。
技巧学习
下面这几条,是汪曾祺曾经谈过的写作心得:
- 好的语言,都不是奇里古怪的语言,不是鲁迅所说的“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都只是平常普通的语言,只是在平常语中注入新意,写出了“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的“未经人道语”。 平常而又独到的语言,来自长期的观察、思索、捉摸。
- 语言要能引起联想,可以让人想见出许多东西。因此,不要把可以不写的东西都写出来,那样读者就没有想像余地了。
- 李笠翁云,作诗文不可说尽,十分只说得二三分。都说出来,就没有意思了。
素材君把这几条心得总结为两点:
第一,要用平实的语言写出独到的东西;第二,话不要说尽,写作时要懂得留白。
下面,我们结合汪曾祺的文章来领会这两点技巧。
荷 花
我们家每年要种两缸荷花,种荷花的藕不是吃的藕,要瘦得多,节间也长,颜色黄褐,叫做“藕秧子”。在缸底铺一层马粪,厚约半尺,把藕秧子盘在马粪上,倒进多半缸河泥,晒几天,到河泥坼(chè,裂)裂,有缝,倒两担水,将平缸沿。过个把星期,就有小荷叶嘴冒出来。过几天荷叶长大了,冒出花骨朵了。荷花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很多很多花蕊,清香清香的。荷花好像说:“我开了。”
荷花到晚上要收朵,轻轻地合成一个大骨朵。第二天一早,又放开。荷花收了朵,就该吃晚饭了。
下雨了,雨打在荷叶上啪啪地响。雨停了,荷叶面上的雨水水银似的摇晃。一阵大风,荷叶倾侧,雨水流泻下来。
荷叶的叶面为什么不沾水呢?
荷叶粥和荷叶粉蒸肉都很好吃。
荷叶枯了。
下大雪,荷花缸里落满了雪。
木香花
我的舅舅家有一架木香花。木香花开,我们就揪下几撮(zuǒ),——木香柄长,似海棠,梗蒂着枝,一揪,可揪下一撮,养在浅口瓶里,可经数日。
木香亦称“锦栅儿”,枝条甚长。从运河的御码头上船,到快近车逻,有一段,两岸全是木香,枝条伸向河上,搭成了一个长约一里的花棚。小轮船从花棚下开过,同仙境。
前几年我回故乡一次,说起这一段运河两岸的木香花棚,谁也不知道。我有点怀疑:我是不是做梦?
昆明木香花极多。观音寺南面,有一道水渠,渠的两沿,密密地长了木香。
我和朱德熙曾于大雨稍歇之际,到莲花池闲步。雨又下起来了,我们赶快到一个小酒馆避雨。要了两杯市酒(昆明的绿陶高杯,可容三两),一碟猪头肉,坐了很久连日下雨,墙角积苔甚厚。檐下的几只鸡都缩着一脚站着,天井里有很大的一棚木香花,把整个天井都盖满了。木香的花、叶、花骨朵,都被雨水湿透,都极肥壮。
四十年后,我写了一首诗,用一张毛边纸写成一个斗方,寄给德熙: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德熙很喜欢这幅字,叫他的儿子托了托,配一个框子,挂在他的书房里。
德熙在美国病逝快半年了,这幅字还挂在他在北京的书房里。
(节选自汪曾祺散文《花》)
作者写荷花,“小荷叶嘴冒出来”,一个“嘴”字尽现小荷叶犹如新生婴儿的可爱之态;
写木香花,“都被雨水湿透,都极肥壮”,“肥壮”一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雨后木香花的形态,枝叶饱满、绿肥红瘦、鲜艳欲滴;
“檐下的几只鸡都缩着一脚站着”,是不是鸡在冷雨中的形象已经跃入你的眼帘?
所有这些描写未用一个生僻、华丽的辞藻,但却准确形象,生动传神。
为什么能这样?因为在这些貌似平实的文字后面,有作者“长期的观察、思索、捉摸。”
老师们常常念叨“注重积累、观察生活”,其实也就是在说这个道理。
再说“留白”。
“留白”是国画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指在画纸上留下适当的空白,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写作也一样,也需要留白。
如果方方面面都刻求叙述详尽,就会让人感觉繁复累赘,没有蕴味。
上述两段文章的结尾都是戛然而止,但余味无穷。
“下大雪,荷花缸里落满了雪。”
在表面上,这只是一句白描式的叙述,但是文章一路读下来,读者心中都会兴起四季轮回、时光易逝的概叹。可谓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德熙在美国病逝快半年了,这幅字还挂在他在北京的书房里。”这个结尾同样如此。
作者虽然没有发出“物是人非、世事无常”的感叹,但是读者都能从中品出这样的蕴味。
在这一句平实的叙述中,作者对老友的思念和对往事的感怀,如同宣纸上的淡墨,慢慢地晕散开来。
这就是“留白”的效果。
我们写作文也一样,有些要详写,有些要略写,有些要意在言外,故意不写。
一代大家的文章,可学之处当然有许多,我们今天就先学这两招,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汪老曾经写过一首小诗: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
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需勤加练习。大师如此,我们更是如此。
[关注公众号“作文素材吧”,可下载电子文档]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