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微信
素材随手查
首页 > 人物素材 > 现代人物

屠呦呦,诺奖背后的勇气与坚守

浏览次数:
有用: | 

人物剪影

2015年,屠呦呦这个名字开始为世人所熟知。

当年10月8日,因为发现了能有效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

前不久,屠呦呦又一次登上了热搜,因为其团队在青蒿素研究方面有了新的重大发现。

他们找到了“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解决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自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以来,它一直作为最有效、无并发症的疟疾联合用药,成为全球抗疟的最重要武器,用它治愈的疟疾病患已达数十亿例。

但是,近年来在东南亚多个国家的研究发现,疟原虫已经对青蒿素联合疗法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一旦疟原虫抗药性发展到全球,后果不堪设想。

屠呦呦团队历时3年多科研攻坚,终于在最近提出“青蒿素抗药性”治疗新方案,若能成功推广,将挽救上亿人生命。

另外,根据屠呦呦团队临床研究,双氢青蒿素或对治疗红斑狼疮效果独特。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者会造成内脏系统衰竭,目前不能被治愈。该病不仅让患者痛苦不堪,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尽管屠呦呦团队的研究成果距离新药上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却给了红斑狼疮患者光明和希望。

在2015年获得诺奖之前,尽管青蒿素已经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但屠呦呦仍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科研工作者。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她曾被媒体称为“三无”科学家。

而如今,因为诺奖,世人终于看到了屠呦呦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各种荣誉和奖项接踵而至。可是又有几人知道,近半个世纪以来,为了“青蒿素”的研究,屠呦呦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今年年初,英国BBC新闻网发起“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屠呦呦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以及“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共同进入候选人名单。

在英国媒体为屠呦呦拍摄的纪录片中,讲述了她科研道路上的一些经历:

因为科研任务太紧,她曾经把两个女儿送出去寄养,三年里母女三人仅见过一面,重聚时,大女儿已经不愿意开口叫她“妈妈”。

青蒿素提取成功后,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某些动物痊愈,某些动物疑似中毒。就在这种效果不确定的情况下,屠呦呦冒着生命危险,亲身进行人体试验。

她住进医院,逐日加大服用剂量,医生观察她内脏器官的各项指标,最终发现没有问题,实验成功!

如纪录片中所言,“很少有人会像她这样,敢于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仅仅因为有一线希望,能拯救他人。

人物评价

当代中国,有两位科学家最为国人所津津乐道。一位是袁隆平,他让十几亿人免于饥饿之苦;一位是屠呦呦,她令几十亿人免于疟疾之痛。

年轻人以他们特有的语言来表达对科学家的崇敬,他们给袁隆平取名为“泽被农神”,给屠呦呦取名为“青药老母”。

是啊,像他们这样心系万民、造福苍生的科学家,才是最值得我们崇拜的偶像,最值得关注的明星。

让我们重温一遍《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写给屠呦呦的颁奖词: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