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微信
素材随手查
首页 > 人物素材 > 古代人物

嵇康:一曲《广陵散》,千古真名士

浏览次数:
有用: | 

导语

鲁迅先生不轻易赞美古人,但他心仪魏晋风度。

竹林七贤,是魏晋风度的一个缩影,而嵇(jī)康走在最前面,是风度中的风度。

人物剪影

魏晋风度

什么叫魏晋风度呢?先得说说魏晋是个什么样的时代。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魏晋时代的名气很大。

那个时代,政权更迭频繁,战火连绵,太轻易的生离死别,让人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

当人们意识到生命的长度不可以增加时,就只好选择拓展生命的宽度。

于是,各种个性张扬、行为怪诞的名士,被重视,被渲染,被接受。

他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这样的人格表现,成为当时普遍的审美理想。

一时之间,生命之花开的绚烂之极,光耀千古。

所以,美学家宗白华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人的觉醒’,魏晋人开创了中国的‘《世说新语》时代’。”

魏晋风度,说白了就是打破礼教、解放思想、回归自然、张扬个性。

翩翩少年

嵇康,字叔夜,谯郡轾县(今河南修武县)人,生于公元223年(魏文帝四年)。

他的父亲叫嵇昭,曾任曹操部属中下层官员。嵇康年少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和兄长抚养长大。

少年时代的他博览群书,很早就读了老子、庄子之书,对人则自称以“老、庄为师”。

一个人书读得多,气质自然就好,更要命的是,嵇康还特!别!帅!

嵇康有多帅?据古籍记载,“身高七尺八寸,而面目如玉,风姿秀美。”

好朋友山涛这样形容他:“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

嵇康隐居时常上山采药,在长风中,往山头一站,清俊挺拔、长袍飘逸。砍柴的人遇到,惊呼为神仙下凡。

但嵇康最帅的不是仪表,而是思想内涵。

他不但以一手好文章名扬天下,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在25岁时,嵇康被朝廷任命为中散大夫,这是个闲职,可不用去上班。

酷爱打铁

嵇康生性不羁爱自由,不用打卡上班正合了他的心意。

于是他在自家园子的一颗茂密的柳树下,建了一个铁匠铺。

嵇康是生活中的能工巧匠,史称他“性绝巧而好锻”。

炎炎夏日,他光着膀子,挥舞着大铁锤,向烧红的铁块砸去,小小的铁匠铺里,火星飞溅,烟尘弥漫。

旁边还有一个好友在帮他拉风箱,就是因研究庄子而和他结缘的向秀。

两人一起在洛阳城“以锻铁为乐事,相对欣然,旁若无人”!

他们不打兵器,专打农具,遇到周围邻居找他索要铁器做家用的,他则不收钱财免费相送。

邻居们感到很不好意思,有的就顺便带来鸡和酒送给他。

他非常高兴地收下来,一定留下邻居一同吃饭饮酒,畅叙亲戚之情,享受田园之乐。

不爱打卡爱打铁,嵇康不羁而坚硬的性格决定了他最终的命运走向。

得罪钟会

成年的嵇康已经名满天下,能写一流的文章,有着高贵的节操,再加上又帅得一塌糊涂。所以,他是名士里的名士,大V中的大V。

而钟会是当时统治者司马昭的大红人,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他,就是和邓艾一起灭掉蜀汉的那小子。

钟会一直视嵇康为偶像,崇拜得不得了。

有一次,他带着一队人马来拜访嵇康。

当时嵇康正在打铁,他早知钟会是朝中权臣,与自己不是一路人,今日又见到他的排场和气势,心中顿生反感。

于是对他的到来置若罔闻,只管叮叮当当地打铁。

俗话说:“最高的轻蔑是无视。”不尴不尬站了一阵后,钟会自觉没趣,悻悻然要走。

这时嵇康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当时钟会心理一定有一百个草泥马在奔腾:你他妈让我说什么?!

从此,钟会对嵇康恨之入骨,俩人的冤仇算是结下了。

竹林七贤

嵇康有一个故交叫山涛,跟着山涛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阮籍,三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基友。

三人经常到一个竹林里饮酒聚会,三人渐渐变成五人,五人发展到七人。

史上最牛的文学组合——竹林七贤诞生了。

打头的是嵇康,排在后面的是阮籍,接下来依次是山涛、向秀、阮咸、刘伶和王戎。

七个不同寻常的男人走到一起,把他们联系起来的,不仅是共同的文学爱好,更是相近的人生观、价值观。

刘伶好酒,喝到兴头上,在家里脱光衣服裸行,被一客人看见,客人说了他几句,刘伶反驳道:“这屋子就是我的裤子,谁叫你钻到我裤裆里来了?”

客人一时无言以对。

阮籍居丧,脸上一点悲戚也没有,兄弟们都在号啕大哭的时候,他竟然在喝酒吃肉,朋友们前来吊唁,他也不回礼。

嵇康带着酒肉去奔丧,却被阮籍视为知己。

刘伶也是如此,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跟人下棋,下完了才去奔丧,在母亲的遗体前,号啕大哭,当时就休克了。

醒来后,他却大口地吃肉喝酒,这在当时是大忌,因此饱受非议。

事实上,刘伶是个大孝子,母亲下葬,他吐了三斤血。

不管是阮籍还是刘伶,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对抗虚伪的礼教,追求人性的本真、自然。

七个人志趣相投,竹林相聚的时光很是自在。他们三日一小聚,五日一大聚,喝酒弹琴,谈玄长啸,快活似神仙。

与友绝交

景元一年(公元261年),企图篡权的司马昭,竟然杀了皇帝曹髦。

为逃避弑君罪名,取得舆论支持,司马昭欲拉拢嵇康来为他装点门面,于是指派山涛动员嵇康入仕。

山涛明知道嵇康不会出仕,但是又不能驳了司马昭的面子,于是只好勉为其难地找到嵇康进行动员。

嵇康很理解山涛的困难处境,为了保护他,于是在表面上和他断然绝交。

山涛字巨源,一篇言辞激昂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一封很长的信,写得尖刻泼辣,喷薄而出:

“近来听说您升官了,我感到十分忧虑,恐怕您不好意思独自做官,要拉我充当助手,正像厨师羞于一个人做菜,要拉祭师来帮忙一样,这等于使我手执屠刀,也沾上一身腥臊气味……”

嵇康的话山涛能理解,但却深深地刺痛了司马昭。

嵇康孤愤狂傲让统治者丢尽颜面,也加速把自己推上了断头台。

广陵绝响

嵇康之傲,并非远离人世,做不问世事的真隐士,而是敢于不顾自身的安危,该出手时就出手。

嵇康有一个好友名叫吕安,其妻子姿色出众,但吕安的兄长吕巽是个人渣,他仗着是权臣钟会的亲信,不但伺机奸污了弟媳,还将弟弟陷害入狱。

于是,嵇康站出来仗义直言,为吕安辩解。

权臣钟会记恨嵇康已有多年,此刻,他终于等到了报仇泄愤的机会。

钟会向司马昭进言:“嵇康和吕安之流,言论放荡,非议朝纲,为帝王者所不能容。恰好可以找个借口除掉,以正风气。”

结果嵇康也被司马昭关进了大牢,并下令以“谋反”的罪名与吕安一同斩首!

朝廷有人给嵇康求情,让他写一封检讨书,保证以后不乱讲,就有出狱的可能。

狱卒探他的口风,他一言不发。狱卒感慨说:这人一根筋,只会写绝交书,不会写检讨书。

公元262年一个艳阳高照的秋日,在洛阳东市的刑场上,人潮涌动。

嵇康带着刑具,面无惧色地款款走来。

《晋书》上有记载,这天,围观的群众超过一万人,其中名士数百,官员数百,族人数百,太学生三千……

兄长嵇喜也来为他送行,嵇康看着哥哥怀抱着的那张古琴,又抬头看了看日影,离午时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转头向行刑官员讲道:“我想抚琴一曲!”

这位官员也是久闻嵇康大名的,答道:“请便!”

只见嵇康端坐在断头台上,左手抑扬,右手徘徊,神情肃然地弹奏了起来。

琴曲淋漓,琴音丝毫不乱,激烈处高亢悲壮,抒情处婉转低回,有学生听得对天号啕大哭,围观的群众受学生影响,纷纷挥泪、饮泣。

一曲方罢,余音缭绕……

嵇康弹得这首曲子叫《广陵散》,是当时的第一名曲,更是嵇康的绝活,没人能超过他。

想到此,嵇康不由得长叹了一声,曰:“从前,袁孝尼(袁准)曾想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如今《广陵散》要失传了!”

说完,嵇康引颈领死,碧血溅飞一地,年仅40岁……

人物解读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由于受儒家学说的影响,“自然与个性”很少得到释放,“中庸”和“礼教”才是普遍认可的价值典范。

因此,“率性自我、放任不羁”的魏晋风度显得灵光乍现,难能可贵。

然而,嵇康的悲剧命运也正缘于此。

他对当权者的不合作态度,他“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理念,挑战了统治者的权威和秩序,自然不能为其所容。

在那个乱世,人们很难按照本心行事。无底线者,卖身投靠以求升官发财;纵使有良知者,也只能难得糊涂,求得明哲保身。

只有嵇康是铮铮铁骨,有感就发,决不妥协退让、委屈求全。

他不拘礼法,坚持自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面对屠刀,神情自若,抚琴而歌,从容赴死。

这种强烈的个人意识和“不自由,毋宁死”的非凡节操,散发出独特的光芒,穿越千年仍然熠熠生辉。

嵇康,一个“振衣千仞冈”的旷世美男,一个“伏清白以死直”的俊逸才子,像一株挺立青崖间的孤松,永远傲立于史册中,为历代文人所敬仰。

作文素材吧 www.zwsc8.com
分享到: